强管理 提效益⑤ | G3京台高速改扩建项目吹响“提速增效冲锋号”
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纵贯南北的关键干线,G3京台高速不仅是连接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重要通道,更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交通动脉。当前,G3京台高速改扩建项目已进入攻坚关键阶段,全体建设者正以“满弦”状态,紧盯年底左幅通车目标,全面掀起“提速增效”攻坚热潮。
精准攻坚,突破控制性工程瓶颈
蚌西路大桥横跨车流密集的S101省道,是项目改扩建的控制性工程和关键难点。其采用的“两拆两建”模式,施工组织难度极大,拆除作业需临时中断省道交通,新建桥梁达41跨,且主跨为上跨省道的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,安全、高效、绿色拆除成为首要挑战。

项目部提前周密部署,联合交警、路政等部门协同作战,科学实施封闭与交通导改。现场多台雾炮车同步降尘,专业破碎设备高效运转,施工人员经过全面培训与技术交底,作业精准有序。凭借科学管理和经验优化,大桥左幅拆除较原计划提前12小时,仅用36小时完成;右幅拆除更是在左幅经验基础上再提速,从封闭道路到恢复通行,全程仅用24小时,创造了同类工程的效率标杆,为后续新桥重建扫清了关键障碍,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工艺创新,以质量创效益
项目建设始终坚持“质量优先、效益为本”,全面推行“首件两会制”,即通过首件准备会明确工艺标准,通过首件总结会固化施工经验,实现以点带面、全线提质。

针对圆管涵等小结构物外观质量通病,项目部成立“江淮飞虹”QC小组,聚焦混凝土质量、模板工艺、振捣操作及养护管理等环节展开技术攻关。其课题《提高圆管涵拼接安装一次性验收合格率》显著提升了施工进度与实体质量,一次性验收通过省去了整改、复检时间,确保圆管涵施工按计划衔接后续工序,助力项目率先完成全线40道圆管涵施工;合格的拼接安装减少了后期漏水、沉降、结构开裂等隐患,提升了工程耐久性和质量稳定性。该成果有效降低了成本损耗、保障了工期推进,荣获2025年度安徽省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协会QC活动一等奖及安徽省市政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。
筑牢安全根基,护航高效履约
项目将安全管理贯穿建设全过程,建立安全员日常巡查、项目领导带班检查、月度综合督查的多级联动机制,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持续健全安全管理体系。通过积极探索标准化管理路径,简化流程,确保安全管控覆盖全流程、各岗位,成功实现从“经验管理”向“体系管理”的质变升级。扎实的安全文明施工成效,为项目赢得了安徽省“AAA级环保施工示范工地”的权威认可。

在提升人员安全素养方面,项目创新培训形式。今年6月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查找身边安全隐患”技能竞赛在蚌西路大桥施工现场举行。35名选手在真实作业环境中,对机械操作、临时用电、防护设施、人员行为等进行细致排查,准确描述隐患并提出整改措施。这种“现场查找+随手拍”“以赛代训、以查促改”的实战化模式,显著提升了现场人员辨识和预防隐患的能力,营造出“安全管理、人人尽责”的浓厚氛围。
聚力协调破阻,全力保障进度
项目沿线横跨“两市三镇十一村”,地方协调异常复杂——景观树评估价过高、地方道路占用争议、土地权属不清、材料运输路线不畅等难题叠加,成为项目推进的“拦路虎”。

面对严峻考验,项目组建专项协调小组,由负责人牵头,配备协调专员,建立“属地化”协调网络,主动对接沿线村委会、乡镇及地方职能部门,对征地拆迁和居民诉求提前摸排形成“阻点预判台账”,并制定针对性方案;针对核心阻点,项目标注“当事人、协调方、解决时限、进展状态”,由协调小组每日更新、项目负责人每周复盘,确保地方问题高效解决。在逐步改善的外部环境支撑下,目前,项目左幅路基已全部交验完成,水稳底基层摊铺全面收官;水稳下基层施工已完成69%;蚌西路大桥(左幅)T已梁架72%……项目正紧盯年底左幅通车目标,集中力量加速推进全线土方施工及左幅水稳、沥青铺设,全力冲刺节点目标。
号角铮铮,击鼓催征。G3京台高速改扩建项目正以管理增效为主线,强化技术创新,保障高质量履约,推动这条承载着区域发展期盼的交通大动脉,向着年底左幅通车的目标发起最后冲刺,奋力打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百年品质工程。